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资讯>正文

话剧《柳青》主创载誉归来 揭秘文华大奖评委为何青睐《柳青》

2019-06-04 09:53:58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0评论

分享:

\

\

昨日,从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载誉归来的西安话剧院《柳青》主创团队回到西安,在机场受到家乡人的热情欢迎。西安话剧院艺术总监翟卫国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介绍了《柳青》创作历程,以及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激烈竞逐文华大奖的紧张过程。

文华大奖竞争激烈

所有评委都把第一给了《柳青》

中国艺术节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艺术盛会,对各参演剧目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从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始,文华奖作为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就只保留了10个文华大奖(剧目)和10个文华表演奖(个人),含金量大大提升,竞争也愈发激烈。

今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一个省市地区只能推荐一部剧目,这意味着送上来的都是各地最优秀的剧目。“我们的主创在演出之余也观摩、学习了对手的演出。除了四川有一台戏和我们的装台、演出时间重叠,其他的几部戏我都看了。参加比赛,就要知己知彼,要了解对手如何。比方国家话剧院实力强大,上海是东道主,本身话剧实力也不可小看,这都是我们主要竞争对手。我跟我们全剧组说:‘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要重视对手。’首先要有自信,我们是最好的,再就是任何演出小的细节都要做到万无一失。实际上我在看过对手的演出之后,还是认为我们西安的话剧是最好的!”翟卫国不无自豪地说,“最终《柳青》获得话剧组的第一名,当时所有的评委都把第一给了《柳青》。”

话剧《柳青》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翟卫国认为,是话剧主创团队和全体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有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西安市委宣传部及市文化局、曲江新区管委会、陕西演艺集团给予院团的大力支持。

把柳青故事搬上舞台

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柳青》题材难写,几乎是行业内公认的。因为柳青生活的历史时期,一般作品都不愿触及。但戏剧人物不可能生活在真空当中,如何巧妙地在时代背景下表现生活,包括柳青对时事的看法,是一大难点。

翟卫国介绍,编剧唐栋经历那个时代,所以有亲身感受。华商报记者也了解到,唐栋小时候就看过《创业史》,男主角梁生宝为村里买稻谷的地方就在唐栋家附近,柳青是他非常敬仰和喜欢的大作家。他15岁时,在西安火车站看到被押着游街的柳青,给他带来很大的冲击。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柳青得到了历史的公正评价。2018年1月,当他接到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的电话,询问是否愿意写一部关于柳青的话剧时,唐栋脑海中瞬间出现无数关于柳青的故事,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最终话剧《柳青》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它主要突出柳青作为一个作家,为写出一部好作品,花费十四年深入生活、扎根农村的不易。翟卫国说:“当年一个人月薪30多元,而柳青把将近一万元稿酬都捐给了皇甫村,当时最大面额的钞票才是10元呀。他哥哥来跟他借20元,他还是借别人的钱给他哥。所以他是很伟大的,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在话剧中串联起很多这样真实感人的生活细节。”

西安话剧院将深耕现实主义题材

2016年,西安话剧院的话剧《麻醉师》获得文华大奖,这是陕西第一部同时获得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创作动力下,我们选择把柳青的故事搬上舞台。”翟卫国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党政干部要学柳青,接地气”,“作为文艺工作者,就应该深入生活来创作自己的文艺作品。”翟卫国介绍,话剧《柳青》的创作过程也是在践行柳青精神。“为创作好这部作品,我们这个主创团队买了所有有关柳青的书,同时深入柳青的家乡、柳青生活过的陕西皇甫村,了解柳青的生平,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在现实主义题材上有所斩获后,西安话剧院未来还有哪些动作?“我1972年进入西安话剧院,这么多年来西安话剧院一直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包括我们创作的《毛泽东故事》《艰难实事》《延水长》《巍巍昆仑》《西安事变》等话剧作品,都是主旋律正能量的。一些低俗媚俗的戏我们从来不排,宁愿没有高票房,因为作为一个国有院团,作为党的文化工作者,要有责任、有担当。”翟卫国说,“未来我们还是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创作更加优秀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

【责编:崇嘉】


评论

0评论
  • 用户名

全部评论(0)

    该文章暂时没有被评论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