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环球趋势大会”召开 西安获评2018年度发展成就奖
2018-12-29 14:52:41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0评论
西安高新区 (资料图片)
西安世博园 (资料图片)
12月28日,由环球时报、环球网联合主办的“2018环球趋势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发布了2018年度“发展成就奖”,西安获此殊荣。
该奖项主要考察参选城市在政府治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教育科研、生态保护、民生工程、文化弘扬等方面的实践情况,选出在这些方面获得丰硕成果,具有样板和标杆意义的城市。该评选通过全球权威的第三方数据公司——道琼斯集团数据库全球媒体监控数据、海外网络监测数据、凡闻科技全球主流媒体监控数据联合提供全球媒体年度监测数据,并根据媒体重要性、传播覆盖度和报道传播度等指标进行数据加权,并结合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对全国10万余名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最终选出。获得此奖的还有浙江台州市和绍兴市。
机遇之城
“三大革命”带来西安发展大变革
当前,西安正处在“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1年举办全运会等众多黄金机遇叠加期。特别是去年启动实施“三大革命”、出台“三大新政”以来,西安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设立企业家节,积极打造“三化五最”营商环境,90%的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有力促进了“双创”工作蓬勃开展。2017年新增落户25.7万人,同比增长3.4倍。市场主体达到101.6万户,是2011年的2.6倍,成为第7个市场主体过百万的副省级城市。今年又推出户籍新政、人才新政升级版,截至目前,今年新落户人数已突破75万名,大西安展现了强大的“西引力”。
2018年的大西安,吸引力、竞争力、发展潜力不断攀升。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审核合一”“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多项制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增长。截至12月13日,西安市2018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已经突破了50万户,比2017年全年新登记数量同比增加76.95%,占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59.57%。西安市市场主体存量增速和增量增速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双双高居榜首,市场主体活跃度排名第一。
今年3月《机遇之城2018》发布了西安冲入前十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报告显示,除单独分列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座城市之外,西安在其他26座城市中居第6位。
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前不久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中,西安的营商环境质量是除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外,排名仅次于成都的城市。随着行政效能革命不断迈上新台阶,大西安的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丝博会、西商大会顺利召开,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引进内资2619.32亿元。
投资之城
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
随着三星、吉利、开沃、华润、阿里巴巴、腾讯、亚马逊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西安。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西安又拿到了53个、总投资达3469.67亿元的项目。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六个位次,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据了解,以大项目引进为例,去年以来,西安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阿里巴巴、腾讯、吉利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的重大项目签约落户,让这座城市的发展有了更为坚实的支撑。不仅如此,西安还被评为“最受国际关注中国投资城市”。
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西安市实现GDP5884.31亿元,同比增长8.2%;全市进出口总值2433.86亿元,增长32.4%。根据2018年第三季度最新排行,西安GDP再次跻身全国20强。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六个位次。一个又一个亮眼的经济数据,印证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增强,不断追赶超越、高速发展的大西安。
智慧之城
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
西安拥有普通高校63所、军事院校7所,研究生培养单位43家、两院院士62位,科研院所95家,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被评为“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和“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西安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实力仅次于北京,军工单位44家,其投资控股和管理的单位207户。聚集了国内航天、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及生产力量,2017年民参军企业达到400家,军民融合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
2018年,西安以全力推进教育“革命+改革”,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实际行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市教育局今年加大了人才户籍新政教育服务保障力度,全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秋季开学前全市共有152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市还通过挖潜扩容、租借租用等方式,当年共增加基础教育学位供给10.11万个,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顺利入学。同时,加快推广“名校+”办学模式,新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66个,县(区)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93个、跨区域“名校+”教育联合体13个,覆盖学生达到32.4万人。据了解,我市还将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步伐,2019年全市计划完成新建、扩建并投入使用171所中小学、幼儿园,预计可增加学位9.92万个,全力保障入学需求。
生态之城
为追赶超越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西安市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筹高端产业和高速增长,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为追赶超越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绿色动力”。
让山更青。西安以最坚定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刀刃向内、刮骨疗毒、迎难而上、动真碰硬,彻底全面开展秦岭北麓违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让天更蓝。西安市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力争将人为因素造成的大气污染降至最低,努力改善西安空气质量。截至今年10月底,削减煤炭101.5万吨,累计查处低速汽车走禁行7.13万例、冒黑烟车7027例。累计摸排“散乱污”企业21021户,完成整治8163户,完成率38.8%。15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完成搬迁或关停。
让水更绿。今年以来,全市突出抓好9个示范河湖示范段建设,带动全市河湖长制项目推进。截至目前,全市新增生态水面2590亩,湿地5870亩,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这一年来,随着我市落实河长制、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让西安的天更蓝、水更绿,一个宜居宜业、生态优美的国际化大都市跃然眼前。
进入“冬防期”,西安铁腕治霾力度只增不减。西安正在多管齐下,采取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等措施,努力改善冬季空气质量,让市民在冬季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
近日,西安市又确定12个公园年底前拆除围墙,让城市成为花园,让绿色与百姓共享,让人与自然和谐共融。西安市加快启动“古都西安·丝路花城”行动,2023年建成中心城区花园城市,初步形成2000公里城市绿道网络,全市公园达到200座以上。
文化之城
文化软实力增添市民幸福指数
提起西安,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西安正在致力于建设博物馆之城、书香之城、音乐之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法文化论坛、城墙之外西安当代艺术展、第16届西安国际音乐节等系列重大文化艺术活动先后在西安举行,不仅邀约10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文化艺术名家,携海量作品跨越欧亚大陆相聚丝路起点中国西安,甚至远赴海外。这是“一带一路”各国之间文明跨文化、跨领域的深度沟通。众多承载各民族基因的文化符号,在西安和谐共生,亲密融合,最终,见证、促成着这座城市的越来越开放、包容的气质。
陕西大剧院建成后,西安成为世界各地顶级一流名团和艺术名家纷至沓来的福地。音乐剧、话剧、舞剧、民族交响乐、户外公演、惠民演出连轴上演。在街头巷尾不断增添的24小时书店里,在曲江池畔透明的玻璃书屋里,手不释卷的传统正在被重新拾起,这是这座城市精神文脉的延续,公共文化事业的勃兴。
2018年,西安的博物馆总数已达126座,跃居全国前列,其中包括遗址类、文物类、民俗类、城市旧物类……全城遍布的博物馆,为这座城市留下了珍贵的城市记忆,记录着这座城市久远的过往,延续着这座城市的生命,向世界展示着强大的西安文化实力,传递着西安古老而厚重的文化底气。
据悉,文旅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87.07亿元,占GDP比重达7.9%。在“西安年·最中国”“春满中国·醉西安”“夏爽中国·嗨西安”“秋染中国·赏西安”“唐都长安1400年”等系列文旅活动的推动下,今年1-10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达到2.35亿人次和2321.85亿元,再创新高。
【责编:执瑞】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0评论 2614天前
用户名